close

這已經是我第二次聽到義東老師說這個問題,上次老師間接否決了教育是商品這個命題,理由是即使受到相同的教育,也不會有兩個人得到一樣的成果。這次義東老師則以最近紅藍事件來說,他以如果教育是商品,那麼學生也就是消費者理所當然有睡覺的權力來諷刺那些支持教育商品化者。

第一次的說法讓我想到普普風大師Andy Warhol對可口可樂的看法:

「可口可樂就是可口可樂,沒有錢能讓你買到比街角流浪漢所喝到更好喝的可樂。」
「所有的可口可樂都很好喝。伊麗莎白˙泰勒知道,總統知道,流浪漢知道,你也知道。」

教育不是可口可樂,每個人喝到的可口可樂都一樣(除非喝到中國貨),但教育不是。多位接受同一套社會發展課程訓練的人,畢業後腦中的知識不會相同,有人能深思全球化的影響,也必然也有人不知道全球化是什麼。

如此看來第一個說法好像對,可是將同樣標準放在其他服務業上就有些格格不入,拿美容來說,一樣的流程從清潔、卸妝去角質、清粉刺、蒸臉、臉部按摩、導入精華液、皮膚再生、熱敷到舒壓按摩這些過程,不同人做所產生的結果也不會相同,有些人立刻就水噹噹,有些人怎麼做都還黑肉底,難道美容不是一種商品嗎?

第二次的說法如果僅就教育是一種商品,且消費者沒有選擇權只能乖乖接受,那學生睡覺我想的確是必然(何況還是納稅人出錢的公立學校)。然而支持教育市場化的邏輯在於,學生是在「使用者付費」「有選擇權」的情況下去消費教育這項商品,也就是,如果教育真的是一種可供自由選擇且使用者付費的商品,那選那堂課的學生還會睡覺嗎?

說到這裡我想到之前有人問我:為什麼有人可以拿放大鏡去檢視大學生?我的回答就是:因為你唸的大學有受到政府補助,而他們有繳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i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